金年会注册,金年会,金年会spp官网,金年会app,金年会链接,金年会登录入口,金年会平台
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

公司动态

汽车媒体配有理想吗?|六日谈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用经济学来量化——这是我们的高维造物主给碳基文明设定的简单而无解的禁锢程序——包括理想。只不过理想是经济学最难以准确量化的一个部分。

  这周,国内外有两则著名企业的高层人事变动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一个自然是OpenAI的山姆大侄子,他在无限风光的主导了今年的科技春晚之后没两天,就被公司董事会宣布解聘。

  随后,山姆宣布加盟微软,但一天之后,又宣布最终会留在OpenAI继续担任CEO。看似儿戏的一件人事纠纷,却无人敢以儿戏视之。热搜关注的焦点,不是这个人的去留,而是这项充满了不可知,又让人兴奋的新技术的应用,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福祉或灾祸,大家悬着心探寻着在这一场人事风波中,蕴涵着什么关于共同命运的被隐藏的信息。

  国内的网红人事变动则围绕荣耀的IPO展开,结果就是某水务公司的董事长,加入荣耀,预计会接替荣耀的董事长。

  我无意评价这两则人事信息的善恶优劣,不过,看上去前者就要比后者显得有理想些不是?

  理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说不明白浇灌它的到底是充盈还是贫瘠,是理性还是愤怒。在一无所有的时候,理想的通常表达方式是,我要活出个人样;而在万物充盈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不大的挫折,它的表达方式就会立刻变成,像狗一样活下去。

  它通常起于愤怒,成于激情,止于充盈,漠然于富足,死于无视庸碌,升华于无求,而哂于权势。当今,这几条马斯克身上体现最充分,如果有点耐心看完《马斯克传》是可以体会到的。作为一个理想已经蜕化为纠结的无证媒体从业者,这里实在不敢撒开了说。

  说点现实的吧。这周新汽车媒体《一口老炮》和老汽车媒体《驾仕派》分别写了一篇在我看来事关理想的东西。

  炮哥的文章标题叫《没有RIMOWA,都没脸去试驾》文章切入于很多汽车大牌试驾活动的奢豪,但又不好好做工作,经过了这么些年,如今带出去试驾,特别是高端海外试驾,都是老领导带着老朋友,打着出公差的名义去奢游,还很有心地排出了试驾舒适度的鄙视链。

  你看,以前我们汽车媒体就是实诚,有一些一个活动没叫,通常要么算了,要么就是很没格调的冲上去骂公关公司,你们现在活动都不叫我了,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媒体啊。

  有资历一些的媒体是不屑于如此的,纸媒时代是一个半版,如今是一篇头条,风头正盛的是一篇《某某企业的隐忧》,每况愈下的是一篇《谁谁谁的陨落》。

  你看,这在“高维媒体”的面前,就显得格局有点小。人家的立意,口号是朱门瑞摸娃已旧,高端试驾宁有种?是不是就有些理想味儿的香精味道了?潜台词是,那些如今日暮西山的车企,还在乐此不疲地养着无用的行业蛀虫,简直腐败不堪。应该把这些腐败分子都换了,换互联网背景的上。

  文中还用比亚迪、特斯拉,以及炮哥熟悉在意的一些新品牌为例,极言发展好的企业,都是不花这些无用的钱的。简单粗暴的结果对比,连行业背景分析都省了,太体贴现在读者的口味了。

  这主题是不是跟如今的网络最主流的热门我又不大敢明说的话题风潮很一致?咱们低维媒体是应该学习一下,这确实是码字的人应该精熟的手艺。

  就是这篇如此檄文的稿件的后半部分,让我看的有点恍惚。得出的结论居然是,就应该把这些费钱的试驾活动停了,放弃对汽车那些用户们看不明白的技术的解读,然后让有流量的媒体,把用户喜闻乐见的产品点,聚焦、大流量地扩散出去。这才是车企的预算该花的地方。

  我很不妥当的想到了周星驰和刘松仁演的那版鹿鼎记里面,陈近南刚在外面义薄云天的对着帮众大喊了一通反清复明,回过头来拉着韦小宝私聊,实录如下:

  陈近南:小宝,你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跟你说话,外面的人就不行。读过书明事理的人,大多数已经在清廷里面当官了,所以如果我们要对抗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点的人,对付那些蠢人,就绝不可以跟他们说真话,必须要用宗教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清朝一直欺压我们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陈近南;总之,如果成功的话,就可以有数不尽的银两和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啊。

  这是正理,没啥可厚非,但是咋把私底下才说的话,搁“公众号”就给发了啊?我还是喜欢炮哥之前一篇说高维媒体就要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宏大叙事的打法来撕扯汽车传播圈那一篇,不知道是不是了解到了汽车企业的企业传播预算不多,这篇风向转得好大。

  再来看查姐的这篇《90%汽车媒体的价值,不如现场直播的销售人员》。查姐分析了这次广州车展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大量的网红直播,已经被汽车企业自己的销售人员所取代,因为这些网红直播几乎没有任何专业度,虽然流量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完全没有心智影响力,流量价值极低,比车企和经销商自己的销售人员差远了。

  这个我有句说句,查姐管网红直播叫做汽车媒体,不太准确,他们应该属于媒介的一部分,功能更接近于企业的编外销售辅助,交警大队招不了那么多民警,用一些辅警。这事儿我们应该叫好,行业在转型期,国家在困难期,车企给社会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这是双赢的好事,别弄成李佳琦那样变成损万人以奉一人的局面就挺好。

  当然,查姐撰文的意图肯定不在于此。她提出了自己作为行业媒体的坚持,就是要在这个产业风云变幻,预算飘忽不定的时候,始终确定自己作为汽车媒体的一员,做有长期、持续价值的工作。忍受如今因为产业消费不振、行业利润下滑而带来的传播功利主义和流量饥渴带来的痛苦,在困难中做正确的事。

  查姐的观点我十分支持。然而这样的表达,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中,是容易被笑装的。我很熟悉查姐,这是我很佩服的一位汽车媒体人。所以就着查姐的行业理想的文章把她的,也是我自己的看法细细来说几句。免得语焉不详,人家学着罗永浩吊打王自如一般,说被包养了,就别谈什么理想主义,就给怼回去了。

  如果经营就意味着不公允,没有理想,那么汽车媒体人确实不配有理想,不管是低维的还是高维的。

  如果从咱这嘎达的媒体人,就不配谈理想,这个宏大叙事来立论,那也确实就不必理论了。咱们这里的状况,明白的都明白。

  如果一定要给企业简单套上国别,而不从国家产业链、就业、地区发展等综合维度来思考中国汽车产业的得失,那我个人也肯定属于理想不纯的那一路,就不必批评了,我自己慢慢改造。

  说完了三个唠嗑的前提,我来说说,我,自己定义为一个产业媒体人,对这个产业的媒体工作是怎么看的。

  第一、咱先把形而下的说了。如果一定要说媒体经营为包养,那么我被产业包养,不被某个企业包养。

  这个做法,跟如今打着高维媒体旗帜,像17世纪的英国来到孟买一般兴奋的打算大快朵颐的准同行们在他们熟悉的互联网、IT产业所选择的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产业从根本上需要全球化,而它的死穴就是全球化的需要会产生垄断,说时髦一点叫做遥遥领先,但垄断导致腐败和怠惰,又违背科技精神。全球几乎所有成熟的互联网产业领域,现在都是一家独大,他们都在不同程度的背弃用户。

  所以,我一个没有缚鸡之力的媒体人,还是坚持,不支持产业垄断倾向,可以聚合,但不能垄断。那些动辄说卖不到一千万辆,就活不下去的企业,要不,还是趁早死了吧。

  汽车就做不到全球化,至少在现在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和科技现状,以及产业重要性的状况下做不到。我也绝不希望有一天要选个车,满世界就只有手机那样的三四个样儿。

  当然,在如今中国市场这个利润率和销售力状况下,企业之间在消费端竞争极端一些,甚至恶劣一些,这完全可以理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很多媒体被逼着要么站我,要么站他,也实在正常。

  但是,这不是什么汽车传播的变革,而是汽车产业困境的传导而已。肯定会有人死,有人活,这并不证明什么新时代的到来。如果有理性的朋友,仍然可以去看看丰田,虽然舆论现在不待见这家企业,但是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过嘛?

  它的供应链都做到什么程度了?为了降低成本,它的橡胶件的供应商,就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里,用最低的成本,供应全球丰田需求。就不说它的技术和理念了。就这样一家企业,也没有做到过行业遥遥领先。

  当然你可以说,如今是高维科技企业来颠覆产业的时代,我说的这些都是石器时代的话。不好意思,不是的。说这话的人,如果是理性媒体,那么你心里其实也明白,你就是在利用科技带节奏吧。

  车展的时候跟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讨论,汽车可以定义为一般消费品嘛?可以允许大面积试错嘛?不能,在很长时间里,也就是完全的无人驾驶社会实现之前,都不能。即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也需要企业和产品的多样化,而绝不能垄断。

  这句话的反面,当然就是反对对行业发展有害的行为。比如无法阻止,但有害无益的内卷。比如光办展会,不立标准的协会。比如误导性极强、不分是非的黑传播。

  再比如,在这个阶段,就片面地刻画所谓智能和软件定义汽车,而刻意忽视很多关键硬件的导向。我说了,我支持对产业有利的颠覆性创新,当然包括对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探索和研发,但是对于以安全为刚性底线的产品而言,对用户最大的科技落地,是在现实交通环境中最合适,而不是最先进。

  好比前阵子火了的AEB,这还不是一个什么高智能技术,逻辑是很清楚的,企业必须按照实际驾驶的状况,以及最大量的技术发生场景,来替用户定义最合适的功能调校。但吵架吵了半天,让人很无语。如果要卷这个,指不定谁会遥遥领先。但舆论场上,遥遥领先的就一家。

  再比如蔚来汽车,今年是不知道第几次,蔚来仿佛要被喊死了。但蔚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它对汽车智能电气化转型的终局所作的思考,在产业中是比较明确和准确的。

  比如补能产业的潜力;比如手机车机必须互联,汽车仍然是智能硬件,而手机才能成为每个人的唯一主要的智能终端,等等。

  但是有些恐怕不是蔚来盘子里的菜,而有些即便是终局,但也并不是现阶段要做的。所以我有时候也有点理解那些PPT造车,看清终局并不算最难最重要的事情,如何走到终局去,才是重点。

  而很多PPT,确实忽悠了很多车企。如果以全面电气化和无人驾驶普及为终局,那么这就是一个20~30年的局,完全的无人驾驶或许还要更长一些。按照这个节奏来踩未来的点,产业才能良性发展。

  作为产业媒体,这就是我进行基本的产业是非判断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战略层面上要做的事情可以归结为两句;结构性的降低成本,有效率的科技创新。不看一时荣辱,这两句话就是现有企业是否能穿越周期的根本。对这些优秀企业的支持,我不在意流量大小,也不在意太多细节。反之亦然。

  比如说我支持华为,这是业外进入汽车产业的第一家,我认为能够给产业带来有益推动的企业。虽然我时常调侃遥遥领先,但这绝对是瑕不掩瑜的。华为的进入,不仅能从整个智能化的产业角度快速推进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一定会在随后,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流程、成本都带来有效优化的新做法。唯一需要提示一点的就是,咱造车,还是要比造手机更谨慎一些的好,不要轻易的走软件安全替代硬件安全成本的歧路。

  这一条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做好,毕竟品牌的传播利益,比产业链实在大得太多了。但是,既然我们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应该更多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比如,为什么在手机端和汽车端,苹果和特斯拉对中国产业链的升级做了最大的贡献呢?

  为什么华为作为一个底层技术研发、制造的企业,不选择看上去更好的成为一个汽车智能体系的大供应商,而是非要冲到前台来不造车的造车,又要卖车呢?

  如果华为可以跟欧洲、美国的大厂合作的话,我相信他们早就签署了N年以内不造车的协议了。但中国自主品牌总共加起来也有1000万辆的年产销,为什么华为就合作不下去呢?手机届出的问题,在汽车圈也一样。当短视频把雷军称作雷传志的时候,可曾想象为何?

  核心是什么呢?其实也简单,不是装不了B,是赚不到钱,是无法进步。据说很多跟车企合作的互联网公司都疯了,卖出一个激光雷达,就得搭上一个似乎永远也解散不了的软件维护升级团队去做服务。

  而跟苹果合作的时候,他们不光有利润,还能实现自身的升级。别来拿一个手机,我们赚几块这种来说事儿。

  反对任何一方的单方获益。这又是一个要被骂的话题。比如,现在的企业不挣钱,甚至亏本卖车。有的是求生存,有的是过渡策略,有的则是竞争策略。

  亏本卖车的结果,当然当下消费者有获益,恭喜一下,但我们不难看到汽车在投放市场的核心技术领域,这几年总体上来说是停滞的,甚至倒退的。有些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态度甚至是放弃的。所以你买到的车到底赚多少,其实从行业的层面上来讲,也两说着。

  每个产业人见了面,其实都会聊的一个话题就是,企业亏损绝不会带来产业的繁荣和用户的利益。只不过,在产能过剩和消费不振的背景下,需要或不得不通过恶性竞争来淘汰一些过剩产能而已。

  当然,这是如今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文也说到过的,新入行的科技大厂,本身就抱着零和博弈的互联网资本化思路加入,这对产业的困难现状有加剧,但不会改变大局。

  虽然我不太赞同理想汽车一些做法,但是我总体上很认同李想的思路,他还是在用更美好的东西吸引消费者,换取利润,尽可能避开不得不血战到底的细分市场,从而达成用户和企业的双赢。

  思路的实现度还可以提高,但思路很好。当然,对于大众通用丰田本田,乃至吉利长安长城,要像一家新企业这样选择会困难很多。但从本届广州车展来看,很多品牌发布的新车,趋于回归用户与企业双赢这个合理逻辑。

  支持对产业和用户长期有利的,鼓励企业良性的短期市场竞争行为,反对对行业长期有害的行为,无论短期是否有利,支持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正向贡献的企业和个人。

  这是我在不配有理想的时候和年纪,苟且的原则。比如我就写不出老炮那样立意高远,又意图分明的东西。只能写些自己觉得过去的,但好耽误挣钱的东西,这肯定不配叫理想,顶多是个念想。

  新闻老年邱兵在感恩节写了一篇拧巴的爽文,全文和他创立澎湃的那篇《大河奔流》形似而神天差地远。符合他如今的状态,也符合这个时代。

  当韦青青同学跟我说这星期要不要写写理想这个词儿的时候,我只觉得气血略一涌,就撞到了棉花上,不至于无影无踪,却也是有气无力了。跟邱兵一样,他在文末还是硬生生的加了一句:

  无论我们经历过二十年怎样的人生,是准备英勇的死去,还是准备卑贱的活着,抱紧你的理想!